大別山(紅色教育 孫老師18837625638),蜿蜒于長江與淮河之間,橫跨鄂豫皖三省,在腥風血雨的革命斗爭年代,大別山區的共產黨人和廣大革命群眾一起,從1921年至1949年新中國的誕生,堅持了28年的艱苦的革命斗爭歲月,經歷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完整過程,始終“紅旗不倒”,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位于大別山腹地的新縣,是當時人民武裝起義的重要策源地,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這里先后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主力紅軍,是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司令部、紅四方面軍總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首府和紅軍第二十五軍司令部等所在地。堅持28年“紅旗不倒”,浴血革命的新縣,當時全縣總人口只有10萬人,參加紅軍犧牲的烈士就有5.5萬人,可以說是“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駐忠魂。”革命先輩和老區人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中國革命的堅貞不渝,鑄就了以 “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為主要內涵的大別山精神,成為我黨在大別山地區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實踐所形成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偉大的夢想,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中國精神薪火相傳。”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毫無疑問,“大別山精神”作為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她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與延伸,是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當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弘揚和傳承大別山精神正恰于其時,我們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順勢而為,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通過充分發揮大別山革命人物的榜樣力量,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內在動力,像革命先輩那樣堅定信念,不畏艱難,勇于擔當,努力工作,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